当时有人投寄信件进行诽谤太祖痛恨这人很想知道是谁干的国渊请求
当时有人投寄信件进行诽谤,太祖痛恨这人,很想知道是谁干的。国渊请求留下这封诽谤信,不要把这事泄漏出去。这封信多处引用了张衡所著的《二京赋》,国渊指示功曹说:“这个郡地域广大,现又是京都所在地,但有学问的人不多。你可选择聪明懂事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功曹选派了三个人,临走时国渊接见了他们,教导他们“你们学得的知识还不够,《二京赋》,是博记事物的书,世人忽视了它,很少有人能当这部书的教师,可以寻找能读懂这部书的人跟从他学习。”还秘密地把旨意告诉这三个人。十天之内就找到了能读懂这部书的人,他们三个人于是前往学习。某日有官吏趁机请这人写封信,拿回一比看,这封信的字迹与投寄的诽谤信字迹相同。就收捕这人进行审问,弄清了全部情况。国渊调升太仆。位居九卿,但他平时穿着朴素,粗茶淡饭,把所得俸禄和赏赐送给了亲戚、故友和同族,自己保持恭谨节俭的作风,死在任职期内。
田畴字子泰,是右北平郡无终县人。喜爱读书,擅长击剑。初平元年,拥戴朝廷的军队出征,董卓把汉献帝迁往长安。幽州州牧刘虞叹息说:“叛贼作乱,朝廷流离动荡,全国人心惶恐不安,没有坚定的信念。我作为皇室的老臣,自己不能与普通百姓等同。现在我要派使者去朝廷,表达臣下效忠皇上的节操,怎能找到不辱使命的人呢?”大家议论说:“田畴虽然年轻,但多数人称赞他是特殊的人才。”当时田畴年纪才二十二岁。刘虞就准备礼物请他来会面,见面后非常喜欢他,就让他暂任州牧的助理,给他准备了车马。将要出发时,田畴说现在道路阻隔,敌寇横行,我以官员身份奉命出使,会被众人注目。我愿意以个人的身份出行,只期望能平安到达就行了。”刘虞同意他的意见。田畴回去后,自己挑选了家客与一些年轻勇敢身体强壮又仰慕他的随从二十人一起骑马前去。刘虞亲自为田畴饯行并发送他。上路以后,田畴就改路上西关,出了边塞,顺着北山,直向北方,顺着小路前进到达长安,最终完成使命。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骑都尉。田畴认为皇上正流亡遭难,政局动荡不安,自己不可接受官位和恩宠,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朝廷推崇他的德行。三公官府同时征召他,他都没应召。他得到答复后,驱马返回,还未到达幽州,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到幽州,拜祭了刘虞的坟墓,陈述了朝廷签发的文书,痛哭一场后离去。公孙瓒听到这一情况后大发雷霆,用重金悬赏缉拿到了田畴,对田畴说:“你为什么私自到刘虞墓前哭泣,却不把朝廷的文书送给我?”田畴回答说:“现在汉朝衰落,就有人怀有异心,只有刘公不失忠臣气节。朝廷文书上所说的,对于将军未必是好话,恐怕不是您乐意听的,所以没有交给您,况且将军正在进行一件大事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你已经杀了无罪的州牧,又仇视坚守义节的臣下,如果真的这样做,那么燕、赵一带的义士都将跳入东海死去,您哪能容忍随从将军的人呢!”公孙瓒赞赏他的回答,就给他松了绑没有杀他。把他拘禁在军中,禁止他的朋友和他联系。有人劝公孙瓒说:“田畴是位义士,您不以礼待他,却把他囚禁起来,恐怕会失去民心。”公孙瓒才释放了田畴。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皆曰:“善。”同佥推畴。畴曰:“今来在此,非苟安而已,将图大事,复怨雪耻。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畴有愚计,愿与诸君共施之,可乎?”皆曰:“可。”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田畴回到北方的家乡,带领全族及其他随从几百人,打扫地面发誓说:“州牧的仇不报,我们不可能活在世上!”就进入徐无山,在幽深险要但又平坦开阔的地方安营住下,亲自从事耕种来养活父母。百姓纷纷来归附他,几年内发展到五千多家。田畴对父老们说:“各位父老不认为田畴不成材,从远处赶来相聚,这里人多了就成了城邑,但没有人统领,恐怕不是长久安处的办法,希望推选贤能年长的人当大家的首领。”大家说:“好。”全都推举田畴。田畴说:“现在来到这里,不是为苟且偷安,而是要图谋大事,报仇雪耻。我自个担心还没实现这个大志,而那些轻浮鄙薄的人自相欺侮,只图痛快一时,没有深谋远虑。我有一个不高明的主意,愿意与各位共同来实施,可以吗?”大家说:“可以。”田畴就制定了限制相互残杀、偷盗、发生纷争的法规,严重违反法规的处死,次重的抵罪,共二十多条。还制订了婚姻嫁娶的礼制,兴办学校讲授学业,制订的法规在公众中颁布实行,大家都感到适当,做到在路上不拾别人遗失的财物。北方边境的人一致佩服他的威信,乌丸、鲜卑人都派翻译使者送来贡品,田畴安抚他们并接受全部贡物,嘱咐他们不要侵犯。袁绍几次派遣使者招请他,还立刻授给他将军官印,想趁机安抚收编他所统领的部众,田畴都拒绝没有接受。袁绍死后,他儿子袁尚又招请田畴,田畴始终没去。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又命田豫喻指。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谓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而应之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谘议。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蓚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 畴自以始为居难,率众循逃,志义不立,反以为利,非本意也,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
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 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于是乃复以前爵封畴。 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有司劾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太祖重其事,依违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畴同于子文辞禄,申胥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亦以为可听。 太祖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太祖语惇曰:“且往以情喻之,自从君所言,无告吾意也。”惇就畴宿,如太祖所戒。畴揣知其指,不复发言。惇临去,乃拊畴背曰:“田君,主意殷勤,曾不能顾乎!”畴答曰:“是何言之过也!畴,负义逃窜之人耳,蒙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纵国私畴,畴独不愧于心乎?将军雅知畴者,犹复如此,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于前。”言未卒,涕泣横流。惇具答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践阼,高畴德义,赐畴从孙续爵关内侯,以奉其嗣。
田畴常常痛恨乌丸人过去多次杀害这个郡的官吏,有征讨他们的想法,但力量不够。建安十二年,太祖征伐北方的乌丸人,出征前,事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又命田豫把意旨告诉田畴。田畴得知太祖的意旨后吩咐门客赶快整理行装。门客对他说:“以前袁绍仰慕您,三番五次送来按礼制规定征聘的文书,您讲大义不屈行;现在曹公使者一来,您却好像担心去得太晚,这是为什么?”田畴笑着回答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于是跟随使者到达曹公军营,曹公让他暂任司空户曹的属官,太祖接见了他并与他商议了大事。第二天太祖发出命令:“田子泰不是我适合用为府吏的人。”立刻推荐他为秀才,任命他为蓨县县令,他没有上任,跟随军队驻在无终县。当时正是夏季,大雨滂沱,这里近海地势低洼,道路泥泞不通,敌人也隐蔽地拦守在小路和险要地方,军队不能前进。太祖忧虑,因而询问田畴。田畴说:“这条路,秋夏季节常常有水,水浅时车马不能通行,水深时船只不能航行,造成这样的困难很久了。前北平郡治所在平冈,有条道路经过卢龙,到达柳城;自从建武年间以来,路已毁坏断绝,将近二百年,但还有小路可通行。现在敌人的将领认为我军定从无终出击,遇阻不能前进就会后退,士兵没有思想准备定会士气松懈。假如我军悄悄地返回,从卢龙口越过白檀县的险要处,从空虚的地方出兵,路近又便利,可乘敌人没有防备,乌丸酋长蹋顿的首级就可以不战而擒斩了。”太祖说:“好。”于是率兵返回,在水路旁立了一块大木牌,木牌上写着:“现在正当酷暑夏季,道路不通,等到秋冬季节,再次进军。”敌人的侦察骑兵看到这块大木牌,以为太祖的大军真的撤退了。太祖命令田畴率领他的部下担任向导,登上徐无山,从卢龙口出去,经过平冈县,登上白狼堆,离柳城两百多里,敌人才惊觉。单于亲自临阵,太祖与单于交战,终于斩杀和俘虏了大批敌人,追击败敌直到柳城。太祖回军进入塞内后,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给食邑五百户。田畴自己认为当初是处于困难境地,才带领众人逃走的,现在大志没有实现,反而因此得利,不是自己本来的想法,坚决推让。太祖理解他的忠诚心意,同意他的意见,没有强要他接受赏赐。
辽东太守公孙康斩了袁尚,把他的脑袋送来,太祖下令:“军队中有胆敢为袁尚而哀哭的,也要斩杀。”田畴曾经被袁尚任用过,便前去吊丧祭祀。太祖也不过问。田畴把他的家属及同族人三百多家迁到邺城。太祖赐给他的车马、谷物、丝绵织品,他都分给了他的族人和老朋友。田畴跟随太祖征伐荆州回来,太祖回想起田畴的战功特别卓著,后悔以前听依了田畴的推让,说:“这是成全了个人的愿望行事,但破坏了王法制度。”于是还是要将以前赐封田畴的爵位给他。田畴呈上奏章,陈述自己的诚意,用死发誓,表示不受。太祖没有接受他的请求,想荐举他,以至四次,田畴最终没有接受。有关官员举发田畴洁身自好,违背臣道,贪立小节,应当免去官职,施加刑罚。太祖慎重地对待这件事,迟疑了很久,才下令让世子及大臣们广泛地讨论,世子认为田畴与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子文辞受俸禄、楚国的申胥逃赏相同,应当不强要他改变想法而应嘉奖他的节操。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也认为可以听任他。太祖还是想封他为侯。田畴向来与夏侯惇友好,太祖对夏侯惇说:“你到田畴那里凭情谊开导他,他自然会听从你的话,但不要告诉他这是我的意思。”夏侯惇到了田畴住所,像太祖嘱咐他的那样去做。田畴揣摩到了夏侯惇的来意,不再讲话了。夏侯惇将走时,拍着田畴的背说:“田君,太祖的心意恳切,难道还不能考虑吗!”田畴回答说:“你这是什么话,说得过分了吧!我田畴,是个违背仁义逃跑流窜的人,承蒙恩典我能活下来,已是很幸运了。我难道可以拿进军卢龙要塞做资本,来换取封赏和荣禄吗?即使国家偏爱我,难道我田畴不从内心感到惭愧吗?将军你平素是了解我的人,还是这样,如果迫不得已,请允许我在你面前自杀。”话未说完,涕泪横流。夏侯惇回去后把全部情况回报太祖。太祖听后长声叹息,知道不能使田畴屈从,于是任命田畴为议郎。田畴四十六岁去世。他的儿子也早死。文帝即位,推崇田畴的德行仁义,赐给田畴的侄孙田续关内侯的爵位,让田续作为他的继承人。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薄,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 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肢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肢东令。肢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